剧情简介 关键词:文化元素进新村 灾后恢复重建,建诤聚焦全市新建232个新村聚居点,言献“幸福美丽新村”几乎遍布全市每个行政村。良策目前,民生这些新村还只能算是发展“美丽新村”,离幸福还有一定差距。建诤聚焦政协委员肖强认为,言献雅安在建筑上有丰富的良策文化基础。在新村建设上,民生要融入当地文化元素,发展实现“农旅”结合转型,建诤聚焦真正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标。言献 肖强委员提出,良策围绕灾后重建中心工作,民生政协委员不能乱放“炮”,发展既要相信干部,还要允许有“杂音”出现。只有相信了干部,有不同意见出现,才能把事情做好,灾后恢复重建就能够取得圆满成功,“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”将不是一句空话。 记者 周代庆 关键词:破解交通瓶颈 国道318线承载着当地经济发展和连接藏区的使命。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后,它发挥了巨大作用,但交通拥堵却一直制约着天、芦、宝三县的发展。灾后恢复重建,国道351线和雅康高速全面展开实施,为改善三县交通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。 尤其是国道318线实施改造升级以来,飞仙关隧道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,也是灾后重建三县交通发展的瓶颈。政协委员柳宇认为,隧道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不了车辆拥堵的问题,假如一辆大货车坏在隧道内,就会造成全线瘫痪。“在重建规划上,我认为必须把规划放在第一位,解决国道318线大车、重车多的实际问题。”柳宇建议,隧道和老路同时进行改造升级,实现该路段单向循环,才能根治“堵车”的老毛病。 记者 周代庆 关键词:统筹城乡发展 政协委员王晓芳提出,灾后重建中,合理规划市区街道布局,市区景观带打造上突出生态文明特点,打造具有雅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,提高雅安的城市形象。 灾后重建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良好机遇。在农村,受灾群众住进崭新靓丽新房的同时,还应加快配套公共设施建设:在乡村配套小型购物超市、增设文化站、新建幼儿园,让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方便的公共福利。 当前,不少新村聚居点实现了自建委员会向自管委员会转化。在实现村民自治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,应引导新村居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让新村居民自觉维护良好的公共环境,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。 记者 杨瑞 关键词:农村道路应当宽起来 灾后重建,除新家园重建外,各地都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这无疑是为提高地方经济发展铺路搭桥。 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言,政协委员康元松提出,在项目的选择上,应当是自下而上,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、地理优势等,发展当地农民觉得最好的、最适合本地的项目,这需要进行诸如气候、土壤等方面的调查研究。在一些地方,依然出现要求发展的项目与当地不适宜的问题,而且是自上而下下硬指标、硬任务,这样的结果,往往是任务分解到乡、村、组,可能会通过各种工作完成任务,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,得大打问号。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农村道路虽然修多了,但路面普遍偏窄,路上会车都成问题。作为农村产业道路,不能只考虑解决农民“不走烂路”的问题,应当有一定的远见卓识——随着经济的发展,农村购买车辆的人会越来越多,而且,乡村旅游业也正在发展,道路狭窄既影响地方形象,又会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。农村道路建设,应当宽起来。 记者 彭加权 关键词: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人心理与生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,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少年的心理问题。当下,学业、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形势的严峻,让不少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,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。欧居湖委员建议,相关部门、相关人员切实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,除建立学校、社会、家庭相互配合、有机衔接的教育、防范机制外,还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,并在各类学校配齐合格的心理教师,在学校和社会建立心理干预和心理疾病医治机构。 记者 石雨川 关键词: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。当前“看病难”是社会普遍现象,其重要原因之一是,病人大量涌进大医院,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上下联动不够。因此,分级诊疗很有必要。 分级诊疗就是看病要分级,小病应先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看,大病才能转诊到三级医院,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。其目的是为了合理高效利用医疗资源,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。 李本全委员建议,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,建立“小病不出县、大病不出市、疑难重症到大型综合性医院”的分级诊疗格局。真正实现分级诊疗,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,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,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水平,让更多“健康守门人”走入基层、走入社区。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,让病人的病情信息方便快捷地双向流动。 记者 石雨川